罢免“印度太子”后,63岁的孙正义后继无人

时间:2021-05-21 08:36:42

导语:“无论如何,20多岁的时候,正式开创事业、扬名立万;30多岁的时候,至少要赚到1000亿日元;40岁的时候,为干出一番大事业,开始出击;50多岁的时候,成就大业;60多岁,交棒给下任管理者。”

19岁时,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读书的孙正义,给自己立下了这样的人生规划:

“无论如何,20多岁的时候,正式开创事业、扬名立万;30多岁的时候,至少要赚到1000亿日元;40岁的时候,为干出一番大事业,开始出击;50多岁的时候,成就大业;60多岁,交棒给下任管理者。”

现年63岁的孙正义,掌舵着年净利润(2020财年)高达4.9879万亿日元的软银集团,而他本人的最新身家也达到了416亿美元,位居日本首富。

扬名立万、成就大业、赚够1000亿日元……这些写在青春狂想里的人生目标,如今已经一一实现。

对于孙正义来说,寻找一位合适的接班人,成为了自己往后10年面临的重要课题:

“最难的是选接棒人,最初设想的是60岁的时候锁定接棒人的人选,如果可以,60岁并不是直接隐退,现在医疗技术也这么发达,如果自己健康,即使到了70多岁、80多岁,我还是想以另一种形式,比如软银集团会长等形式,继续参与着。”

孙正义的接班人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:“能够共担使命,非常关注科技,还必须懂融资。”

其实早在7年前,孙正义就曾为自己确立了一位接班人:曾长期担任Google欧洲运营副总裁的印度人尼科什・阿罗拉。

为了让新加入的阿罗拉能够顺利接班,孙正义甚至将追随自己多年的软银总管宫内谦,从副总裁直接降为了普通董事。

但最终,这场雄心勃勃的接班计划,只进行了两年就彻底流产。

2016年,阿罗拉被迫请辞软银总裁的职位,这也让时年58岁的孙正义真正看清了自己的内心:

“我曾考虑在我年满60周岁时交出我的CEO位置,但现在觉得我还是有点太年轻了,还有精力继续我的工作。”

01

软银:走出漩涡中心

近日,软银集团发布了2020年财报,业绩实现了大幅提升。

截至2021年3月31日,软银的净销售额为5.6282万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3326亿元),较上年同期增长7.4%,归属于软银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.9879万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2948亿元)。

这不仅创造了日本企业的盈利记录,也让软银一举成功超越微软,成为了继苹果和沙特阿美之后,全球第三大最赚钱的公司。

在隔天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,孙正义说:

“两年前虽处于摸索阶段,但(作为投资公司的)结构已经形成。对我而言确实有很多遗憾,比如对WeWork、Greensill和Katerra的投资失误……在很多方面我们还缺乏系统性的投资方法,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。”

孙正义的“自我检讨”并非空穴来风,仅仅在一年前,软银集团交出了自1994年上市以来的最差成绩单:年度营业亏损高达130亿美元。

2019年,软银旗下愿景基金的88个投资项目中,有多达50家公司的估值出现下滑。

其中,愿景基金重金投入的Uber和WeWork出现大幅亏损,WeWork及其三家关联公司估值下降46亿美元,Uber的估值更是直接下降了52亿美元。

在总结财报时,孙正义表示向WeWork投资数十亿美元之举是极其“愚蠢的”。

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,更是直接加重了软银集团的营收危机。

为挽救软银股价,软银出售了高达4.5万亿日元的资产进行股票回购,与此同时,孙正义还向多家银行质押了多达60%的软银股份。

即便如此,孙正义还是展现出了乐观主义者的本色:“愿景基金遇到的困难就像小孩子的游戏,和上一次危机相比,我现在像从上面向山谷底部望去,在情况变好之前,我们会努力活下去。”

一年后,孙正义果然如愿挺过了危机。

软银不仅抹平了去年的债务窟窿,甚至还创造了盈利新高,这得益于愿景基金投资项目的密集IPO。

2017年5月正式成立的愿景基金,是由孙正义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等机构联合发起,目前一期、二期共投资了125家公司。

去年全球央行的集体放水,愿景基金乘势为软银创造了6.29万亿日元的年度投资收益。

这其中,最大的一笔投资回报来自于韩国版阿里巴巴Coupang,软银在这家公司中持股近40%,获得了245亿美元的投资回报。

去年8月,软银曾注资13.5亿美元的“贝壳找房”,在赴美上市后股价一路飙升,11月股价达至最高峰时,给软银带来了高达375%的投资回报率。